- 欢迎您访问苏州自考网!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
苏州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1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1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1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第1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1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1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1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2)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3)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朴素唯物主义(原子论、元气说)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本原、机械运动)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万物本原) |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本质 | 主体 | 客体 | 特点 | 形式 | 作用 |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 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2)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3)矛盾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和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
(1)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对立统一规律包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事物发展的动力、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和现实意义
辩证关系原理 | 现实意义 |
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在矛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 ①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优势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②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的时期,一方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资本主义干扰和挑战,否则社会主义制度无法 坚持。 |
(2)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现实意义
辩证关系原理 | 现实意义 |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1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 | 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
②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外因的作用无论大小,都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②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关系 | 方法论意义 |
(1)双方力量不平衡,其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 在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
(2)矛盾的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是: ①矛盾的主次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②矛盾的主和次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
(二)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辩证的否定是扬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
(1)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①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②为了使更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内容和形式
①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②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
(五)本质和现象
①含义: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②关系:对立统一。
A.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第1,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们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B.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和自然规律
(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1,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二)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1)自然过程是无意识的、盲目的、不自觉的。(2)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①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②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③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④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首先,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其次,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以上就是苏州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
苏州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最近更新
- 25年1月苏州自考本科答题技巧有哪些? 11-15
- 25年苏州自考本科备考技巧 10-15
- 苏州自考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 09-19
- 苏州自考复习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09-19
- 苏州自考答题有什么技巧? 09-13
- 苏州自考备考期间如何提高记忆力? 08-20
- 苏州自考备考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08-20
- 苏州自考本科备考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08-19
- 苏州自考有什么复习方法? 07-15
考试须知
- 2025年江苏苏州自考大专有没有学籍? 11-18
- 2025年江苏苏州自考免考办理详情 11-18
- 25年江苏苏州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材料需... 11-05
- 2025年苏州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条件有哪些? 11-05
- 江苏苏州自学考试申请英语免考需要提... 11-05
- 25年江苏苏州自考专升本免考申请材料... 11-05
- 2025年江苏苏州自考免考政策 10-31
- 2025年江苏苏州自考转考政策 10-31
- 25年江苏苏州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指南 10-31
苏州自考考生服务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